揭秘远古生物化石:珊瑚
2024-04-11 09:29:16 量宇 草本植物水

引言:珊瑚虫属于刺胞动物门(Cnidaria)、珊瑚虫纲(Actinozoa),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腔肠动物,它们分泌钙质形成骨骼,而珊瑚化石是由珊瑚虫分泌的钙质骨骼形成的。这些珊瑚化石不仅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变迁,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古生物、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宝贵资料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带您走进珊瑚化石的世界,了解它们的起源、结构、分类、地史分布等。
一、珊瑚虫与珊瑚化石
珊瑚化石可以追溯到寒武纪,距今约5亿年。任何一个珊瑚,都是由软体和硬体两部分组成的。软体(肌肉部分)称为珊瑚虫,硬体(骨骼部分)称为珊瑚体。珊瑚死亡之后,珊瑚虫易被分解腐烂或被其他动物吃掉,珊瑚体常保存成为化石。
(一)珊瑚虫
珊瑚虫似圆筒状,它的前端有口,口的周围长有多圈触手,其形态犹如盛开的菊花。珊瑚虫的触手呈透明或半透明状,以白色为主,但有些种类呈红色、黄色、灰色。所以,在现代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,五彩缤纷的触手在碧波荡漾的海水中显得格外艳丽。
(二)珊瑚体
珊瑚体是由珊瑚虫外胚层分泌的钙质堆积而成。珊瑚幼虫经浮游生活沉落海底固着后,开始分泌钙质形成底板。随着虫体的生长,虫体继续分泌钙质形成杯状外壁。此后,虫体又分泌钙质形成纵向薄板(称隔壁)和横向薄板(称横板)。珊瑚虫随着骨骼的增高而上移,使其始终处于最末一块横板之上。
二、珊瑚分类
珊瑚虫纲根据触手数目、隔壁的生长方式和发生顺序等特征,可以分为四射珊瑚亚纲(Tetracoralla)、六射珊瑚亚纲(Hexacorallia)、八射珊瑚亚纲(Octocorallia)、横板珊瑚(Tabulata)和角海葵亚纲(Ceriantharia)等。其中,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在古生代大量繁盛,有丰富的化石保存;六射珊瑚和八射珊瑚生存于中、新生代,也较重要;其余亚纲的化石较少。这里主要介绍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。
(一)四射珊瑚(皱纹珊瑚)
四射珊瑚,即皱纹珊瑚(Rugosa),是珊瑚化石中最早出现的一类,主要分布在寒武纪至二叠纪。
四射珊瑚的隔壁仅在四个部位生长,隔壁数为四的倍数。珊瑚体表壁上有许多皱纹。四射珊瑚包括单体和复体两种类型,其中复体四射珊瑚是主要的造礁珊瑚。
1、单体珊瑚
单体形态以角锥状或弯锥状为主,同时还具有其它形状。
2、复体珊瑚
复体珊瑚由许多个体组成,个体之间紧密相连、无空隙的叫块状复体;个体之间保留一定距离的叫丛状复体,它又可分为枝状和笙状两种。
3、代表化石
四射珊瑚的代表化石:扭心珊瑚(Streptelasma )、贵州珊瑚(Kueichouphyllum)、内板珊瑚(Endophyllum)、顶柱珊瑚(Lophophyllidium)、棚珊瑚(Dibunophyllum)、多壁珊瑚(Polythecalis )、石柱珊瑚(Lithostrotion)、泡沫柱珊瑚(Thysanophyllum)、泡沫珊瑚(Cystiphyllum)
(二)横板珊瑚
横板珊瑚出现于中寒武世,一直延续至二叠纪。横板珊瑚均为复体珊瑚,个体细小,隔壁极少或缺失,但横板却十分发育,因此而得名。横板珊瑚在古生代大量繁盛,有丰富的化石保存。
1、结构
根据个体间的相互关系,主要分为两类,即块状复体和丛状复体。
块状复体:个体紧密相连,个体间无空隙。丛状复体中个体之间有间隙。块状复体的外形有:球状、半球状、 铁饼状及块枝状。在复体中的个体断面形状多为多角形和半月形。
丛状复体:外形有笙状和树枝状。个体形状为圆柱状、多角柱状。
沟通相邻个体内腔的构造,具有加固群体骨骼和沟通群体营养的作用,它主要分3类:联结孔、联结管和联结板。
2、代表化石
横板珊瑚的代表化石:
刺毛珊瑚目:刺毛珊瑚
蜂巢珊瑚目:蜂巢珊瑚、笛管珊瑚、早板珊瑚
日射珊瑚目:日射珊瑚、链珊瑚
三、地史分布与生态
珊瑚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其幼虫游泳传播的影响。幼虫浮游时间长的种类,地理分布较广。珊瑚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大量的发现。珊瑚虫以小型的自游生物和浮游生物为食,生活在远离海岸的温暖、盐度正常、水体流动的清洁浅海中。按生态,珊瑚分为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两大类。造礁珊瑚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,非造礁珊瑚的生活范围较广。
结语:珊瑚化石是很好的指相化石,可以利用它来分析当时的海洋环境、古赤道位置、古纬度和古气候。还可以利用珊瑚化石来确定岩层的形成时代,寻找沉积矿产和分析地层剖面的沉积过程。此外,珊瑚化石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球历史上的生物演化和气候变化。
(图文内容源自网络)